一直以來,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(yè)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主旋律。在光伏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下,十年間光伏發(fā)電度電成本下降幅度高達85%,“平價上網”時代也隨之到來。電池片技術作為影響度電成本和發(fā)電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,近些年不斷取得突破,技術路線也從BSF迭代到PERC,電池轉換效率從不足20%提升到超過23%。不過,當前以PERC電池為代表的P型電池轉換效率已經接近24%-24.5%的理論極限,因此,轉換效率更高的N型技術路線可以說已經箭在弦上。
鑒于當前電池片環(huán)節(jié)正處于技術變革的前夜,對于新興技術的掌控程度也就成為了影響未來市場格局的關鍵因素。從當前頭部企業(yè)公開披露的信息來看,TOPCon、HJT是兩大主流新興電池技術路線,兩者的實驗室轉換效率不斷被刷新,部分企業(yè)甚至已經擁有或即將投建小規(guī)模的中試線產能,其中就包含通威、隆基、晶澳、天合、日升等行業(yè)龍頭。此外,國內電池片龍頭企業(yè)愛旭股份在TOPCon和HJT等領域亦有多年的研發(fā)積累,但其目前以量產轉換效率高達25.5%的ABC電池為主推產品;中環(huán)股份由于投資了MAXEON公司,因此在電池片領域主要以IBC電池為主。
公開信息顯示,TOPCon的理論轉換效率為28.2%-28.7%,HJT電池為27.5%(單體HJT電池)-29%(HJT疊加鈣鈦礦做層疊電池),兩者效率相差不多,目前均已具備量產能力,但N型電池技術難度整體較高,良率與PERC相比仍有差距。
從短期看,TOPCon生產線可以通過PERC改造而來,資本支出相對較低,因此更具經濟性。從華西證券研報中披露的數據看,TOPCon新建產線單位成本為2.3億元/GW,由PERC升
級則只需0.6-0.7億元/GW,而HJT則高達4.3-4.5億元/GW。
從長期視角來看,HJT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極限,且具有衰減率低、溫度系數低、雙面率高、弱光效應等優(yōu)點,未來設備購置成本也將顯著下降,因此理論上長期投資價值更高。
從頭部企業(yè)對于新興技術的產能布局來看,通威當前已經擁有1.4GW的HJT中試線,預計到今年年末,TOPCon的1GW中試線也將投產,兩者的電池量產效率分別可達24.66%和24.10%。隆基近期一周內兩破HJT的實驗室轉換效率記錄,一時間成為行業(yè)內熱議的話題。雖然公司目前并未對外披露HJT和TOPCon是否擁有中試線產能,但大概率早有部署。晶澳目前擁有100MW的TOPCon中試線,而HJT的中試線已經在計劃中(今年的定增方案中有披露),預計明年投產。天合當前擁有500MW的TOPCon中試線,HJT則為兆瓦級別的實驗線。日升目前擁有HJT中試線產能500MW,TOPCon未來可能直接上GW級的量產產能。
可見,當前大多數企業(yè)對于技術路線的選擇并沒有特殊“偏好”,基本上都采取了“多線并行,雙線為主”的策略。在電池片的新增產能中,依然以PERC為主,這也從側面說明了,新興技術路線對于PERC的替代,依然需要時間。同時,生產設備能夠直接從PERC升級而來的TOPCon,也成為了各家企業(yè)應對技術變革的“緩沖墊”。
以目前的市場公開信息來看,很難判斷究竟哪一條技術路線會最終勝出,也難言未來是否只以某一條技術路線為主。但無論哪一條技術路線,終極目標都是轉換效率的提升。同時,對于各家企業(yè)而言,在生產設備很難產生差異化的情況下,生產工藝將成為決定各家企業(yè)市場競爭力的關鍵。而技術領先的企業(yè),也將在一段時間內享受到由此而帶來的產品溢價,并取得較高的市場份額。
結合市場格局來看,由于電池片環(huán)節(jié)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相對較低,因此長期以來市場格局較為分散。不過近三年間,隨著頭部企業(yè)的產能規(guī)模和技術實力不斷提升,市場集中度提升顯著,CR5由2018年的29.5%提升至2020年的53.2%,但相比于硅料、硅片環(huán)節(jié)仍有一定差距。2020年光伏電池環(huán)節(jié),隆基以14%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,通威和愛旭分別以13%和10%的市占率位居二、三位,晶澳和天合分別位居四、五位。未來三到五年內,技術路線的迭代將顯著提升行業(yè)的進入門檻,頭部企業(yè)的市場競爭力也將因此提升,所以,未來大概率將出現(xiàn)2-3家的電池片巨頭。
結合頭部企業(yè)未來的產能規(guī)劃來看,隆基股份2020年末擁有電池片產能30GW,2021年發(fā)布了西咸樂葉和寧夏樂葉的20GW產能計劃,未來將至少形成50GW的總產能;通威在2020年的定增預案中提到,到2023年,公司將形成80-100GW的電池片產能;愛旭在2021年半年報中提到未來將在義烏形成50GW的產能??梢姡诋a能規(guī)模上大家還是齊頭并進的,市場格局并不會被其左右。結合技術研發(fā)來看,頭部企業(yè)可謂各有千秋,近期喜報頻傳,但在未得到市場印證前,很難判斷究竟誰更勝一籌。不過,愛旭將在2022年中期形成8.5GW的ABC電池產能,這或將助其在“N時代”脫穎而出——敢于投建如此規(guī)模的產能,說明企業(yè)的產品技術已經非常成熟。
(文章來源:索比光伏網)